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bet356体育在线_bet356手机版-篮球世界杯投注推荐#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天津市人民政府bet356体育在线_bet356手机版-篮球世界杯投注推荐#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津政发〔2022〕1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津南区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技术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预报准确率、预警提前量、综合观测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9%,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60分钟以上,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3%。综合气象实力将达到全市同级领先水平。
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公共服务效益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气象监测精密度、智能网格预报精准率、气象服务精细化程度迈进国内同级气象部门先进行列。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构建智能精准的现代综合气象业务体系
1.提升智能精密的监测能力。建设称重式降水雨量传感器、路面状况类交通观测站、浓雾(团雾)类交通观测站。科学合理升级完善各街镇自动气象站,稳步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监测覆盖面。补充建设重点园区、气象灾害隐患点监测系统,增强极端灾害性天气精密监测能力。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保障能力建设,强化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观测数据质量和应用效益。(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工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运输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增强精准无缝隙的预报能力。深入开展津南区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技术研究,充分运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加强对街镇级高致灾天气的预报技术研究。应用GIS、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升级完善津南区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系统,提升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的支撑能力。开展多物理量诊断综合分析,利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溯源等技术,进行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机理研究,提升灾害性天气综合研判能力,实现提前75分钟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暴雨预警准确率和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均达到94%以上。(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
3.提高精细化的智慧气象服务能力。构建网格实况+智能网格预报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建设津南专业气象服务用户数据库,结合津南区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会展等行业不同特点用户按需推送服务产品;发展智慧预警信息发布业务,构建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街镇级预警信息发布网络;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建立个性化信息发布机制,提升预警信息的靶向发布能力。(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住房建设委、区工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农业农村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发挥气象先导性特征,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4.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强化津南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落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引导社会和公众依法参与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气象防灾减灾长效发展。建立区、部门、街道、社区四级气象灾害预案体系,健全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优化城市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布局,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区“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合区应急管理局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高社区对气象灾害的自我防御能力。(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城市管理委、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暴雨、强对流、高温等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9%。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提升街镇级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洪涝干旱、中小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城市管理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提升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专家队伍和志愿者、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等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强化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气象灾害防御宣传职责。实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化行动,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规范化。积极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社区气象服务,综合无缝隙全覆盖的一体化网格产品、短时临近降雨落区、GIS信息及防御指引等,形成定点精细化网格预报。充分利用社区各类公共信息发布资源,面向社区居民智能推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推进基于隐患点、致灾阈值和网格预报的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气象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开展高水平气象科普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科技局、区科协)
(三)发展智慧气象,提升行业气象服务能力
7.大力发展优质公共气象服务。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形成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面向人民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完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加强街镇级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模式。推动应急广播、小区广播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8.提升重大工程、大型活动和突发事件的保障服务能力。依托市级重大规划、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指导目录,在区内各类园区中推动落实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积极推进新能源重点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及气候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电力、建筑等重大工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按需提供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加强移动应急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升级气象移动设备,提升服务应急演练、重大活动、体育赛事和突发事件等监测、预警、预报服务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建设委、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应急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9.提高行业气象服务能力。推动综合交通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开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气象服务。发展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开展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气象影响预报,加强与交通管理部门的有效联动,为区域交通指挥调度提供科学支撑。完善气象景观天气预报、旅游气象指数预报和景区气候评价等旅游气象服务,开发气象景观及旅游气象指数预报产品。开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气候适宜性评估论证,深化特色气候资源服务。推进中国气候宜居城区、城市绿肺等特色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交通运输管理局、公安津南分局、区城市管理委、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区应急管理局)
10.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围绕葛沽萝卜、南义葡萄、小站稻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全产业链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推进特色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应用。在涉农街镇布设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加强关键农时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气象服务,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持续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和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推动气候品质溯源及评估工作,不断丰富地方特色农业产品科技内涵。(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委,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拓展生态气象智能化,提升绿色屏障气象服务能力
11.提升生态气象服务水平。推进覆盖重要生态功能区(公园、重点绿化带、城郊林区、河岸、生态绿廊)、生态脆弱区的立体化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建设,丰富生态气象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观测与服务手段。开展生态系统专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生态系统气象影响预评估和风险预警服务。开展霾、污染气象条件中长期预报以及精细化短期预报。健全完善气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的联动机制,提升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城市管理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2.开展健康气象服务。加强气象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不断丰富完善健康气象服务产品,为防控部门的早期预防和精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深入推进脑卒中等气象风险提示,提升健康气象服务水平,实现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气象敏感性疾病气象风险预报的智能化制作、个性化推送。提升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卫健委、区教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3.开展高质量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增强农业生产、生态修复、应急保障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常态化开展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河道蓄水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防灾减灾型向生态修复型转变。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增设作业装备,提升安全作业环境。建设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的科学性、时效性。(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公安津南分局,相关镇人民政府)
(五)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内涵,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14.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内涵。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大数据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促进气象业务与大学院校科研的深度融合,建立科技创新业务发展协同机制。将气象业务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列为科研攻关的重点方向,围绕关键业务技术,聚焦关键业务难题,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津南区高水平气象科研团队。(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
1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建设气象人才梯队,加大培训交流、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建设等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气象人才考核评价指标和激励措施,做好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发展的优秀气象人才队伍。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会展气象、生态气象等相关业务研究,提高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保持津南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队伍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积极组织参加本区各类人才工程建设,将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津南区人才培养体系。(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落地见效。加强组织推动。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优化工作推进机制,科学配置公共资源,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和要求,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各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健全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统筹安排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和人员保障的支持力度。完善与双重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气象科技和人才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气象局)
(三)加强法治建设,强化规定执行。推进与国家、天津市气象法规、规章、政策的全面对接,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雷电灾害防御和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等工作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提高气象标准化应用水平。开展防雷安全联合执法,提高防雷安全监管水平。推动政府部门及公益机构的防雷安全检测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保障落实。(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司法局、市规划资源局津南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